病症详情

Service

病症名称 骨质疏松症
病症标签 骨质疏松症

病症概述

骨是一种活组织,它处于不断地被破坏以及重建中。当处于破坏——重建这种平衡被打乱时,例如,激素变化或饮食改变,将会导致一些矿物质的丢失,而这些矿物质组成了骨的密度及强度。骨密度的降低称为骨量减少。当骨量显著减少且易发生骨折时,被称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髋部,脊柱及腕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女多于男,高加索及亚洲妇女发病率较高。根据全国骨疗法基金会统计,美国有1千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8百万为妇女)3.4千万人患有骨量减少,并且患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并没有意识到病情。这种疾病没有任何症状直致患者发生骨折,因此被称为“无声的疾病”。骨折好发于髋部,脊柱及前臂。很小的压力就会导致患者明显的疼痛甚至终生残疾。如果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造成患者极度虚弱,各种并发症将会导致患者死亡。

骨主要由I型胶原蛋白及磷酸钙组成。这种蛋白为钙化合物的矿化提供海绵状的纤维网架,使得骨既坚硬又有韧性。骨是一种活组织,它慢慢地持续地更新。这种过程被称为“骨重建”。破骨细胞溶解胶原蛋白的纤维网架,产生溶骨作用。这一过程中,成骨细胞通过分泌降钙素和胶原蛋白构建新的蛋白框架。这一框架随后被矿化形成新骨。这个持续的全身代谢的过程,被称为骨循环或骨重建。正常情况下,每年每人大约有8-10%的骨进行此种代谢。

儿童时期,骨形成的速度快于骨吸收的速度,骨量不断增加,约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骨形成的速度减慢,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从而导致随年龄的增长骨量下降。儿童时期摄入钙及维生素D不足,摄入含类固醇药物(哮喘用药),厌食症,不运动,吸烟以及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日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一些疾病,例如,甲状腺疾病,库兴氏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及VitD缺乏都会影响骨健康。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群或许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的降低会加速骨量的丢失。在绝经早期骨量丢失速度最快。根据全国骨疗法基金会统计,部分妇女在绝经后的前5-8年里丢失的骨量超过原骨量的20%。而男性睾酮的下降亦会增加骨量下降的风险。


体征和症状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种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发于50-75岁的妇女,归因于绝经后雌激素的下降。骨中钙的快速丢失,导致妇女的髋骨,腕骨,前臂骨脆性增加以及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于75岁以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归因于钙吸收的下降或是Vit-D的缺乏。生活方式的改变,钙或Vit-D的补给,使用其他的给药方法降低骨的减少,或许会减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进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当骨的溶解大于重建的时候发生此型。男女的发病率相等,发病原因或许与许多功能紊乱有关,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兴综合佂,慢性肾病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或是用药,例如抗癫痫剂,糖皮质激素或锂。治疗原发性疾病或潜伏性疾病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项目

血液化验包括:

骨标记物血液及尿液的检测通常能够评价并检测骨吸收及重建的程度。

骨吸收实验

  • C-端肽(1型胶原的C-端肽(CTX)) – 蛋白基质的一个片段
  • N-端肽(1型胶原的N-端肽(NTX)) – 蛋白基质的另一个片段
  • 脱氧吡啶啉(DPD)– 种环状的胶原蛋白分解产物
  • 吡啶交叉连接 – 组胶原蛋白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PD

骨形成试验

  • 骨-特有的碱性磷酸酶(ALP) –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一种;与成骨细胞有关并在骨矿化中起作用。
  • 骨钙素 – 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组成新骨结构中无胶原部分,少部分参与血液循环。